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了无数的文化,累积至神农尝百草的记载,至今已数千年,而在历史的过去到现在,茶道文化的传承确是一坡又一坡的没落,近年来,大家有了一共识,想在茶学上有所提升,但在口号与现实面的落地上又有多少作为呢,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。
台湾茶的来源源自大陆,其演变过程在百年来进展出新的台湾茶文化新面容,尤其在文革后,两地茶文化传承更显其差异性的不足,茶学的总体是一切茶文化的精髓,茶学包括了茶艺的外表、展演表现,茶道内涵了解体验及现今茶科学的辅证,茶艺及茶道是实体的生活茶,茶科学则是实验室的印证,但如何结合三者又是一大课题,而茶文化则是在这三者上,冠其文化内涵使之绵绵不绝,因为文化是无数岁月的生活习惯累积而成,没有文化,如同有体无魂的干体而无生命!
数十年来在茶艺的升华中,不只是泡一泡茶或品一品茶款,其茶内涵的修养及茶知识的认知不容忽视。人与人、人与茶,乃至茶环境、茶器具,水的了解、火的认知及茶冲泡方式,直接影响一品茶的意境,所谓茶人论茶人茶合一,禅师论茶句句禅机,雅士论茶风花雪月,贩夫走卒论茶不拘小节、有味即可,茶生活之人各取所需。儒家谈的是礼仁之美,道家说的是天人合一的气,佛家论的是茶禅一味的境,无论哪种铨叙,皆是在对茶的相知及学习。
古时有六艺曰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讲的是礼节之制、音乐之合、社交之宜、体魄之健,书法之美、数理之悟,而现今我们有另新的思维架构,则是把书法,绘画,花道,香道及音乐融入茶道中,而形成一完整性的跳跃式美学。在茶席的分享上,茶文化的内容包涵万千,也因如此所涉及层面也更深远而广大,也只有把茶学内含的茶道、茶艺加之予文化的延伸,方有完整的灵性及传承。故如何在茶的认知基础上予以教育推广,这才是目前当务之急,把学术、制作、品茗三位一体的结合达成一完整教育基础,方能有全方位的茶人传承及茶道文化知识的结晶融合。
西安是十三朝古都,其文化底蕴十足,绝对是最佳传承之地,在六大茶类的学术基础上加强、予以制作上的适当工法成熟、更在品茗感官判别上予以更多学习体会,自然会有一番新气象,所谓心中有悟、数自成理、行于自然、当然蕴成!把台湾的茶道基础加上大陆无限的资源及文化配合,更会有一新契机及未来,但也因如此艰难,就更须大家共同去努力学习、创新新茶道文化之旅!
鄭子豪撰2019、10、26